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教师节·致敬榜样|李代雄:“匠心育人”的深耕者,“精密工艺”的攻坚人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 设置


【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李代雄:“匠心育人”的深耕者,“精密工艺”的攻坚人

李代雄,德阳工院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指导教师,始终扎根实训教学与生产服务一线,肩负数控实训教学、产品技术攻关与产品质量管控三重职责。他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融入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是学生技能成长的引路人,更是推动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他带领学生参与多项航空航天、核电、水电等领域的大型项目零部件试验试制任务,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同时,他积极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深受学生爱戴与企业好评。个人荣誉方面,他曾获评“德阳市技术能手”称号,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教学创新,推动产教融合模式落地

李代雄同志在数控实训指导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学紧跟生产、课堂对接车间”的理念,将企业真实项目有机融入实训教学,同时积极参与开发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真正把企业生产中的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的真实案例。

李代雄正为学生讲授实训任务与操作要求

在日常教学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工艺规划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授《数控加工实训A二》课程中“复杂类零件编程与操作”项目任务时,他将东方汽轮机厂某型燃气轮机叶片的首批试制任务作为综合实训课题,带领学生组建项目组,完整经历了技术交底、图纸分析、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数控编程、首件试切及质量检测的全过程。

针对叶片曲面复杂、薄壁易变形、精度要求高等难题,他引导学生分组试验不同的装夹方案和切削参数,并对比分析加工效果。最终,项目任务圆满完成,交付的叶片组件全部合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编程指令、刀具补偿、误差控制等知识,转化为了深刻的实践认知。

二、深耕技术一线,服务国家重大装备制造

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李代雄深度参与多项服务于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科研试制与生产任务,并将其宝贵经验反哺教学。

以东方汽轮机重型燃气轮机国家重点项目为例:公司承接了东方汽轮机厂某型号燃机压气缸部分汽封圈的试制加工任务。该部件结构特殊、加工极易变形、尺寸公差要求极为苛刻等难题,他主动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大胆提出“由整体车削工艺改为分段铣削加工”的工艺方案。他连续多日守在机床旁,反复调试装夹工艺方案、优化编程刀路,还创新性地采用定制成型刀具,有效控制了加工中的振颤与变形,最终成功攻克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关键部件支撑。

李代雄正在仔细调整工艺装夹方案

在整个攻关过程中,为保证汽封圈产品质量,他设计了一款关于变形量检测的装置,申请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汽封圈加工变形量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与此同时,他还把试制加工过程整理成详实的案例《重型燃机汽封圈加工工艺优化与实现》,该案例现已成为现场工程班的经典教学案例,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白鹤滩”这一世界级水电工程的部件制造中,公司承担了部分关键配合面的精加工任务,该任务对表面质量和尺寸稳定性要求达到了极高水准。

李代雄正和其他老师一起分析质量改进方案

李代雄负责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控工作。他不仅精准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还设计了一套严密的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在长时间加工过程中,客观因素变化对精度的影响降至最低。针对产品量大、同型的问题,他将项目中应用的“宏程序参数化编程”“在机快速测量技术”“加工过程热误差控制”等先进技术与方法,提炼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实用、前沿的技术应用。

参与这些重大项目,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声誉,更让李代雄同志的一线教学案例库充满“大国重器”的厚重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习使命感

三、质量为本,构建“教学生产”双循环质量体系

李代雄同志深刻认识到质量是企业和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他借鉴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创立了一套适用于“教学-生产”场景的双循环质量管理模式。无论是常规练习还是产教融合项目,他都要求每位学生(同时也是“准员工”)严格实行“三检制度”,即在完成每道工序后,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并真实记录相关数据,然后由专职检验员进行专检,所有检测数据记录到任务指导书或尺寸记录表,确保有据可查。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进行质量统计分析,以便找出共性问题的原因,并反馈至工艺和编程环节进行持续改进。

李代雄带领同学一起进行质量统计分析

这一做法不仅使公司产教融合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从95%提升至99%以上,助力公司荣获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优质供应商”称号,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植下了“质量第一”的职业信仰。

四、育人育心,践行“工匠精神”传承

技术教育,育人为先。李代雄同志始终坚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格外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与实训的每一个环节。

他曾遇到一名特殊的学生:该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加之在技术学习上入门较慢,逐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李代雄同志多次主动找这名学生谈心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其加油鼓劲;同时,他积极为学生争取到工厂勤工助学的机会。在实训过程中,他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给予指导,耐心帮助其攻克技术难关。在李代雄同志的悉心帮扶下,这名学生逐渐重拾学习信心,学习态度愈发端正,最终奋发图强,不仅顺利完成学业,更凭借扎实的操作技能与出色的实践能力,被一家军工企业提前录用。

五、成果突出,实现教学科研互促共赢

凭借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入的教学思考,李代雄同志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参与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机械加工项目库与技术工艺库》《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案例库》两项,主持并参与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近年来,他带领学生参与公司技术团队累计承接企业横向技术服务两项以及20余项加工项目,完成产值超100万元,真正实现了“教学创造效益,效益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十六年来,李代雄同志以精湛技艺和育人情怀,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内涵。他扎根一线,推动产教融合,攻坚关键技术,将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真正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与良性循环。(文/图 园区公司)

返回原图
/